恐龙足迹分布区域

1 恐龙足迹分布区域大多在美国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一带、加拿大阿尔伯达省、非洲的坦桑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的内蒙地区、四川地区、云南的禄丰盆地、河南南阳地区和广东河源地区,以及辽宁的西部地区。

2 例如美国西部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一带,盛产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大名鼎鼎的恐龙大汉雷龙、梁龙和身披骨板的剑龙,还有大型食肉恐龙——异特龙,都是在这儿发现的。这里建有度美国犹他州国立恐龙公园。

四川一餐厅现恐龙足迹

一席恐龙足迹概括

恐龙足迹是恐龙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它是化石的一种,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岩层中的一种沉积构造。动物在一生中要走许许多多的路,如果每一步的脚印都能保存下来,的确相当多。有人推算过:一匹驮货物的马一天之内至少要走六千步,如果每走一步四个脚都留下脚印的话,这匹马一天至少要有两万四千个脚印。按这种方法推算,一条恐龙一生要留下多少脚印啊!但事实上已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脚 印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在干硬的地面上,动物走过以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随之便消失了。假若地面过软,含水量较高,流动性较大,脚印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当泥沙的温度适当时,脚印才能被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印有脚印的层面要适时地被外来的沉积物所覆盖,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所以脚印化石是大自然用天然的录像机为动物活动录下的“特写镜头”,是自然历史的脚印。

恐龙足迹可分为正型与负型两种:正型指下凹的足迹,即恐龙踩下的脚印本身,保存在岩层正面;负型指凸出的足迹,它保存在岩层的底面。恐龙踩出的脚印如果未被覆盖,天长日久变成岩石后,就成了正型脚印。如果脚印立即被由水带来的沉积物所掩埋,形成岩石后,如果保存凹形足迹的下部岩层比较软,它们就容易被风化掉,于是在其上层岩层的底面上便留下的凸出的足迹。这个凸出的印痕,可以看成是恐龙脚的铸模,是脚的软体组织化石。

当前世界上研究恐龙足迹的专家基本上分为两大学派。一派认为恐龙足迹并不是恐龙主体的一部分,也不是恐龙的遗物(如蛋化石、粪化石),它只是恐龙走路时留下的脚印的痕迹。所以它只有地质学上的意义,如鉴定地层是否逆转,鉴定恐龙足迹形成时的地质时代,以及提供古地理学、古生态学方面的信息。另一派则强调恐龙足迹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因为恐龙足迹能清晰地反映出造迹恐龙脚的构造,能区分是哪一大类恐龙留下的。通过足迹,人们可以知道造迹恐龙是怎样行走的—有的恐龙是跖行的或半跖行的,有的是趾行的。成群的足迹能反映恐龙群居、迁徙的情况,有时也能反映肉食性恐龙与素食性恐龙之间的争斗情况,以及恐龙之间的关系等。更令人兴奋的是,通过对恐龙足迹的测量,能按一种计算公式测算出造迹恐龙的奔走速度。而骨骼化石是不可能提供这些信息的。所以恐龙足迹不仅在地质学上很有意义,在生物学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近年来恐龙足迹热兴起的原因之一。

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迹发现于中国刘家峡地区,时代为白垩纪早期,是由中国恐龙专家李大庆发现的,那是一个蜥脚类恐龙留下的足迹,这个足迹大得惊人,直径超过1.8米,超过了此前美国,韩国的发现。最小的恐龙足迹是由一位业余恐龙爱好者在加拿大的新斯舍省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整个足迹还不到2.54厘米长。估计造迹恐龙也不过像现生的麻雀那么大。

四川一餐厅现恐龙足迹